当前位置: 首页 > 信息公开目录 > 计划总结

2010年工作总结和2011年工作计划

来源: 发布时间:2013-02-22 字体:[ ]

“十一五”以来,市财政部门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立足打造“规范、创新、高效、廉洁”的现代财政管理模式的总体目标,围绕“财源与收入、社会与民生、理财与绩效、素质与服务”四大工作格局,按照“公开透明,简捷高效”的总体原则,不断精简、优化各项业务流程,强化预算编制和执行,着力推进公开、民主理财,努力促进预算管理精细化、业务流程便捷化、资金使用绩效化,为我市全面小康建设和基本现代化新征程的成功开局作出了应有贡献。

  一、“十一五”及2010年主要亮点工作

  (一)财政实力显著增强。“十一五”时期,随着国民经济持续、稳定发展和财政改革不断深入,我市地方财政收支均保持较快增长,财政实力显著增强。2010年,全市预计完成财政总收入600亿元,比2005年增长2.51倍,比2009年增长23.5%20062010年全市财政总收入年均增长28.6%,高于“十五”时期7.2个百分点。全市预计实现财政总支出480亿元,比2005年增长3倍,比2009年增长24.7%

  (二)体制机制建设不断加强。注重通过体制机制创新,调动市区各级共同发展的积极性。一是完善市区财政体制。实行对区招引大型工业大项目补助、收入超收全留、增值税超收奖励、经济发展定额补助、现代服务业补助等激励政策,在解决区级拆迁成本回收期过长、工业项目负债过重、税收优惠政策回报滞后和区中园企业级次界定困难等问题的同时,通过体制杠杆,促进经济转型升级。二是调整优化市区城建体制。将土地出让金、配套费的65%留给区,将市政征地拆迁和经营性用地征地拆迁等事权交给区负责,明晰了市、区两级城建管养的事权和财权,充分调动了区级参与城市建设和城建资金管理的积极性,彻底解决了城建拆迁市、区两级资金问题上的扯皮问题。同时,明确违章建筑拆迁补偿责任由区承担,区对违章建筑管理的责任心显著增强,市与区城市建设和管养上的利益共同体意识不断巩固。三是建立公交公司财务管理体制。及时研究提出“化解债务、建立机制、自我发展、确保运转”的政府扶持原则,建立城市公共交通补偿激励机制,在实行油价补贴的基础上,对新辟公交线路、新增站点、站点进居民新村等实行3-5年定额补贴,鼓励培育公交市场;实行车辆初始投入补助,建立车辆更新基金和新增购车基金管理制度,由过去的单一亏损补贴改为贯彻公交优先方针的政策组合,充分调动了公司经营发展的积极性。

  (三)支持经济发展取得成效。创新扶持企业发展资金使用办法,按照“优化结构、注重效益、事前引导、激励增量”的原则,形成了支持区域发展、产业发展、科技进步、人才引进、金融和担保业发展的五大政策平台,在运用财政政策激励经济发展方面进行了卓有成效的实践。预计到2010年底,财源建设单位地方税收达15亿元,比“十五”末增加8.8亿元。

  (四)社会事业投入持续加大。按照“经济建设与民生社会事业建设兼顾,城市建设与重点产业发展兼顾,控制公务开支与规范个人收入兼顾”的支出安排原则,进一步调整优化财政支出结构,压缩一般性支出,重点保障民生和社会事业的投入。2010年,预计全市公共安全、教育、科技、文化、社会保障、医疗卫生、环保等社会事业支出将达到245亿元,比2005年增长2.42倍,比2009年增长25.6%。“十一五”期间,市级财政先后投入5611万元,支持全市改扩建农桥3386座;投入4708 万元,支持改造市属三区农村机耕路561公里;投入2476万元,疏浚三区村组河道 916 公里,完成土方743万方,有效改善了农村生产、生活条件。安排化债资金5800多万元,比省政府要求提前一年偿还了市直学校全部义务教育债务。筹措资金近1.3亿元,全省最早解决市区近4万名退休职工一次性独生子女奖励金。

  (五)现代财政管理模式初步建立。新世纪特别是“十一五”以来,市财政局积极采取切实有效措施,自我削权、自我规范、自我革命,着力打造“规范、创新、高效、廉洁”的现代财政管理模式,相关做法得到了省财政厅、市委和市政府主要领导的高度肯定。南通现代财政管理模式的主要特点是“公开透明,简捷高效”,形成了一整套先进的治财理念、科学管用的理财制度、细致严密的作业流程和先进的信息技术支撑。财政管理由分散走向集中,由少数人决策走向集体民主决策,由繁杂无序变为简单有序,由被动服务变为主动服务,由手工作业变为信息化、自动化作业。

  一是严格预算编制。预算一次下达。年初人代会批准的预算一次全部下达,财政不留任何机动财力。财政不直接受理部门、单位的经费申请,由政府批转财政办理,财政提出意见呈报政府批准。严格按照财政体制规定结算,体制外一律不受理县(市)、区单位的经费申请。实行全口径预算指标管理,市本级预算内外所有财政支出,一律由预算处根据经费支出审核规程形成的全套审批手续生成指标。国库处所有拨款严格对照预算指标执行,没有预算指标的,国库支出执行系统拒绝支付。严格执行经费审核会议制度,推动民主理财。全体局领导,预算处、国库处、政府采购处、财监处、绩效处、监察室、办公室等相关处室主要负责人及主办处室全体人员参加,对预算编制和执行过程中的经费审核事项集体研究。资金分配的程序和过程透明公开,从局长到具体经办人员,资金分配上的个人裁量权被约束到最低限度。

  二是强化预算执行。通过岗位流程梳理,不断简化和公开工作流程,加快拨款速度,提高预算执行力。优化国库集中支付流程。对部门预算单位,取消单位用款计划编报环节,简化所有拨款都要通过业务处室审核环节,基本支出预算由国库处直接执行,政府采购预算由政府采购处直接执行。简化拨款中间环节。对上级财政定向安排的企业发展资金,在市级财政账户实行零停留,款到即付。取消所有企业及条管部门的财政拨款收据,直接以银行回执作为双方记账的原始凭证。简化城建拨款流程并直接公示到施工企业。拨款流程由原先的7个节点精简为5个节点,同时压缩各节点间的办理时限,将拨款流程在施工合同中明确,公示到施工企业,施工企业按施工节点申请工程款,财政直接支付至施工企业账户,企业未能按时得到应得工程款的,可向财政监察部门投诉。财政抽查发现施工企业提前套取工程款的,给予工程监理和施工企业相应的经济处罚。加强监督检查。重点检查预算处指标单拨付附件是否全面,国库处稽核资料是否与预算处指标单相一致,是否存在未通过指标单而直接手工下拨经费的情况,等等。

  三是规范资金管理。规范政府融资管理。主动提前介入,在积极筹资、确保建设资金需要的同时,严格审核,确保支出绩效。通过制订严格的城建资金预决算制度,建立了多渠道进水,一个池子蓄水,一个龙头放水的全省唯一的财政投融资管理模式,包括融资平台取得的贷款资金在内的所有建设资金全部纳入财政核算,所有城建项目支出全部由财政逐项审核拨付。加强政府投资项目概预算审核,审核关口由招投标前审核设计概算提前到设计阶段评估设计内容,财政投资评审专业人员提前介入到项目论证阶段,评审结合,杜绝了预算超概算,决算超预算的现象。实施集中统一的管理方式,有利于科学控制负债规模,节约了大量建设资金。2002年以来,组织审核城建项目概算622项,送审额131.7亿元,核减额18亿元,平均核减率达13.7%。规范财政存款在银行间的分配。实行财政存款分配与各银行贷款增长、代理财政业务质量等指标挂钩,按考核结果分配。在确保公开公平的同时,通过财政存款引导银行不断增强对地方经济发展贷款。对单位往来款实行实名集中支付,往来款由国库直接支付到收款人,有效地堵住了部分单位将往来资金作为隐匿收入逃避财政监管的防空洞。建立财政债权管理责任制度,将账面143笔共计11.47亿元债权全部明确到回收处室及责任人,纳入考核,人员换岗列入移交;编制软件,到期债权网络提前发出提示。该制度执行后年账年清,有效防止了陈年呆账的发生,确保财政资金安全。

  二、“十二五”及2011年工作思路

  “十二五”是我市从全面小康迈向基本现代化新征程的关键时期。我市财政改革发展的总体思路和目标是,以科学发展观统揽全局,立足“规范、创新、高效、廉洁”的改革方向,以“公开透明,简捷高效”为原则,大力推进财政制度创新,实施流程再造,做到预算编制更严,预算执行更快,监督检查更细,逐步建立起代表更高水平的南通现代财政管理模式。财政收支目标是,继续保持财政收入的稳定增长,“十二五”期间,全市地方一般预算收入年均递增率超过20%,期末总量达到600亿元,其中市区年均递增率超过20%,期末总量达到300亿元;全市财政总收入年均递增率超过20%,期末总量达到1500亿元以上,占GDP的比重达到20%以上。地方一般预算收入年均递增率高于全省和苏中平均水平。按照量入为出的原则,不断调整财政支出结构,合理安排各项支出,一般预算支出年均递增20%以上。

  2011年工作思路。2011年,我局将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切实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认真学习领会十七届五中全会精神,继续围绕“财源与收入、社会与民生、理财与绩效、素质与服务”四大工作格局充分发挥财政职能作用,为我市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作出新的贡献

  (一)完善政策办法,努力提高企业发展资金绩效

  继续坚持“事前引导,激励增量”原则,对现有支持企业发展政策开展“回头看”,调整、优化支持经济发展政策体系,落实财源建设企业进退机制。在扶持重点上,加大科技投入,继续保持每年2000万元的科技投入增量。加大对企业发展公共服务平台、公共基础设施建设及重大科技成果转化等项目扶持,加大对经济发展贡献较大、产业发展前景好的项目的扶持,加大对我市经济转型升级有重大引导作用项目的扶持。改革企业发展资金管理方式,进一步引入竞争性分配机制,通过招投标方式确定项目和资金。在专项资金使用上,对日常工作经费、重大活动经费、项目经费进行分类管理。完善政府奖励办法,对奖项的设立,明确报批程序、奖励对象和数量、奖励标准和评比办法。不断创新服务企业方式方法,为企业提供更便捷、更高效的服务,通过财政政策和资金支持,达到促进项目加快实施,尽快形成财源的目的。不断加大政策宣传力度,切实提高政策的知晓率和落实率。

  (二)强化收入组织,努力提高发展保障能力

  改善财政收入结构,提高一般预算收入占财政总收入的比重,提高一般预算收入中税收收入的比重,提高第三产业税收占全部税收的比重。依法加强税收征管,及时将经济发展的成果反映到财政收入上来,确保“两高于”(一般预算收入增幅高于全省及苏中平均增幅,税收占比高于全省及苏中平均水平)目标的圆满实现,不断壮大地方财政实力。进一步清理越权减免税收和先征后返行为,继续规范税收秩序。突出重点税源动态监控,减少税收流失。密切关注全省及各地的经济运行状态和财政收入走势,深入研究因经济波动和税收政策调整影响财政收入因素,加强收入分析和跟踪,不断提高收入分析质量。

  积极推进非税收入纳入预算管理继续加强国有资本经营、国有资产(资源)收益等非税收入的征管,做到应收尽收,市各国有资产经营公司资产经营收入全额缴入金库,企业留成部分实行即缴即退。

  (三)优化支出结构,不断加强和改善民生

  按照公共财政的要求,积极运用“增量优方向,存量调结构”的方法,不断优化财政支出结构,确保新增财力优先用于民生。继续坚持经济建设与民生社会事业建设兼顾,城市建设与重点产业发展兼顾,控制公务开支与规范个人收入兼顾”的支出安排原则,不断加大教育、农业、科技、环保、社会保障、公共交通等社会事业投入力度,逐步提高城乡公共服务支出占一般预算支出的比重;逐步理顺市和区两级财政在民生领域的事权、财权划分,不断提高基层民生保障水平。

  按照“拓展规模、改善功能、彰显特色、提升形象”的总体要求,加大城市建设投入,优化城市空间布局,全面加快区域性中心城市建设,继续扩大主城区建设,不断完善高速路网和城市快速路网体系,加快主城区与通州区深度融合,

  (四)科学精细管理,不断打造代表更高水平的现代财政管理模式

  继续深化财政支出预算改革。按照“预算编制严、预算执行快、预算执行监督细”的思路,细致研究工作流程,采取切实有效措施,努力提高支出预算管理效率。严格预算编制。贯彻“先预算,后办事”和全口径预算指标管理要求,以文字和图表的形式固化预算编制流程,上挂到预算编制执行系统,供部门预算单位查阅,积极引导部门提高预算编制水平,自觉接受部门监督。深化基本支出预算编制改革,完善定员定额标准体系,加快基础资料信息库建设。加强项目支出预算管理,清理整合“小而散”专项,对已安排项目的资金运行实施全过程跟踪监管,稳步推进项目预算的滚动管理。强化预算执行。所有预算指标,按资金性质和指标类型,明确责任分工,列出拨款时点,通过相关网络,有效公开到全部服务对象。经常性支出国库处按时点主动执行,项目支出按单位支付申请,国库处直接执行。支出业务处室加强后续绩效评估和监督。逐步将所有财政资金纳入集中支付范畴,提高财政直接支付占比。从2011年起,城建、基建和政府专项资金实行网络支付。推进预算执行信息公开。提高预算透明度,细化向人大报送预算的范围和内容。独立于预算编制执行系统之外,研究开发预算执行查阅系统,预算指标的形成和款项拨付情况在一定范围内逐步公开。强化机关绩效管理。继续实施“好点子”申报和工作成果认定,培养求真务实作风,提升创新能力。实施责任目标网络管理,依据局办公自动化系统,设置“目标内容”、“工作实录”、“工作绩效”、“成果申报”、“目标状态”、“新增目标”等模块,对全局干部职工岗位责任目标进行动态管理和考核。加强内部绩效考核,严格执行日常考核奖惩实施细则,合理拉开津补贴发放差距。建设“数字财政”,进一步提高财政管理信息化水平。2011年,实现财政核算业务和机关办公网络运行全覆盖,全面实现传统手工作业向电脑网络作业的历史性转变。